大工画廊 
 群星璀璨 
 功勋教师 
 杰出校友 
 校友讲坛 
 年度人物 
  
你的位置: 首页>人物>年度人物>正文
 
【2013年度人物】 崔占峰
2016-10-11 15:22 宣传部新闻中心    (点击: )

从农家子弟到牛津大学首位华人教授

——记“把每一步走好”的大工校友崔占峰

 

 

牛津大学首位华人教授,地地道道的“土博士”,言谈举止间自然流露着儒雅的学者气派,他就是我校首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崔占峰。

崔占峰,男,1962年生,1984年获我校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87年获博士学位,现任牛津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组织工程与生物加工研究中心主任。我校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在英国斯特拉奇克莱德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1年至1994年在爱丁堡大学任教,1994年后在牛津大学任讲师。2000年起38岁的崔占峰成为牛津大学第一位华人教授。在生物反应器的研发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生物分离、生物加工方向的膜过滤过程技术领域同样享有国际盛名。2009年,他的三维灌注式细胞培养反应器由一家香港公司投资实现了商品化。其获得多项英国BBSRC和EPSRC重要科研项目,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曾获得英国皇家工程院“预见奖”及英国皇家工程院“全英高校青年教师奖”等荣誉。2013年7月25日,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作为英国牛津大学历史上首位华人教授,崔占峰无疑是海外华人学者中的杰出代表,他在回顾自己从一个普通农家子弟到牛津大学教授的历程时,最大的感受就是认真“把每一步走好”。

崔占峰现在是牛津大学工程系化工专业的终身教授,但起点却是中国河北沧州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对于从沧州到牛津的奋斗历程,崔占峰表示“说不上有什么特别的动力”,主要是因为有一个简单的信念,“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就把它做好,认真把每一步走好,才能走到下一步”。

对于“把每一步走好”,崔占峰有许多诠释,比如要善于抓住机会。1978年是中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崔占峰那时在上高一。县里通知说通过竞赛方式选10人破格参加高考,他于是“逮了个机会报名”,结果成功获得高考资格。经过紧张的准备和高考,崔占峰进入内蒙古工学院。

进入牛津大学也是如此。在大工读完博士后,崔占峰到了英国,1994年在爱丁堡大学化工系任讲师时,牛津大学新开设的化工专业招聘人才,崔占峰再次抓住机会,在诸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获得讲师职位。这个专业2000年设立教授岗位,崔占峰又一次在全球性的聘选中取得成功,不仅成为牛津大学化工专业首任教授,也是牛津大学历史上的首位华人教授。当时崔占峰只有38岁,如此年轻的牛津大学教授在英国本土学者中也很少见。

而另一个诠释则是成功需要刻苦努力。在考大学时,从知道获得高考资格到高考开始,崔占峰只有4个星期的时间。他把一年的课程压缩到一个月的高强度学习中,以超常的努力将其啃了下来。

在生活上也是这样,崔占峰说,刚到英国时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那里的人说话口音特别重,感觉什么都听不懂”。于是他从基础开始练习,“到银行开账户,让人写下来,去商店买东西,让人写下来”,慢慢地,崔占峰能听懂的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每个词都能听懂了”。

此外,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也非常重要。崔占峰说:“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总觉得明天会更好,所以不记得有什么特别困难或是觉得要过不去的情况。”在海外的生活中,这种心态可以帮助应对许多烦恼。

崔占峰非常关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对中国学子的建议是:不要过于关注拿什么文凭和学习什么课程,更重要的是掌握怎么学的能力。“最重要的有两点,一个是掌握用批评的眼光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个是独立的能力。掌握这两点之后,不管今后遇到什么样的任务,也许与学校里学的东西一点关系没有,但也能够很快完成。”

崔占峰教授在国外获得成功的同时,胸怀祖国,心系母校,时刻关注着母校的发展。2000年,崔占峰根据自己的成功经验,建议学校在传统化工学科里面增设新的研究方向,他的愿望就是帮助母校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做贡献。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大连理工大学校友会 技术支持:大连倚天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辽宁省大连市凌工路2号  联系邮箱:alumni@dlut.edu.cn  联系电话:0411-84708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