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可以沉淀出所有的渣滓,那么,如果在我们的心中放进一首诗,是不是就可以沉淀出所有的昨天?在我认可这个说法的前提下,尽管我缺乏如此神力的自信,但我不避浅薄,也泚笔一诗,主旨在于挖掘我对大连,母校,学友美好的记忆,从中吸吮优秀传统、时尚意识、真挚情感的营养,激励自己的余生。
大连永远在我心中
听人说海,始于启蒙
塾师诠释孔子“乘桴浮于海”的海
“高山在西,大海在东,
那里有蓬莱,那里有仙境”
向往神秘的大海,成了我的梦
结束我的梦,那是六十年前上大工
急迫地携着同伴的手,来看大海的神圣
一望无际的辽阔,远眺去天水相溶
海胜色染般的蓝,水胜滤过般的清
渔船远去,鸥鸟飞腾,贝壳闪光,浪花波涌
沙浴的情侣,拾海的媪童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大海,并且是大连的海
心中升起满足、想象、留恋的不了情
我,爱上了大海,更爱上了大工
面对着:白帆远影,温湿海风
惯看着:校园塔松,曲径花丛
享用着:台阶式的教室,参差般的楼层
住宿着:依山而建的宿舍,前卑后高,置身宁静
开放宽阔的校园,林木掩映
活跃的文体,实习的机鸣
望大海,心潮澎湃
作学业,身心厉行
相宜得章的校海,动静和谐的方程
所有这一切构成了
沟通天人关系的妙境
校园生活侧映着共和国的朝气
显现了人文精神的超越性
五年看大海,五年住大工
从“山光照檻水绕廊”到
“高歌夜半雪压庐”
我们完成了一个流程
五年竟学业,五年结友朋
同上习题课,同在大课听
同炉炼钢铁,同日擦窗棂
同吃一锅饭,同车下乡行
同步搞设计,同习汽车城
乘着知识饥渴的船,我们
终于渡到了温饱和筑高城府的彼岸
同到结业日,各自奔前程
2016年,一个花甲轮回
又是丙申,回首更看清
五年同窗大工,五年校史被我们见证
我们忘不了:
钱令希,屈伯川,郭可仞,刘长春这样的学者,堪称高山仰止
我们都留着:
教过我们所有恩师鲜活的面孔
我们忘不了:
五年里,在牛顿力学支撑的传统物理学中,我们学了工学基础
也遥望了现代物理学大厦的黎明
五年里,德智都得到了修行
我们也忘不了:
五年生活的风风雨雨
五年时光的阴阴晴晴
校史并不全是赞歌
校誌应记下时代的左倾
难过的一九五七年的夏
难熬的一九六零年的冬
许多事,把他留在不言中
我们爱大连,我们爱大工
母校的恩,同学的情,
伴侣的爱,结义盼相逢
同学情,是最无功利色彩的情
盼相逢,乐融融
老形态,旧尊容
电话一听知姓名
都是五年结的情
盼相逢,笑谈中
想必都是健康形
女儿美,儿子灵,各个皆有好家庭
家和万事兴
盼相逢,祝一声
有氧动,饮食均,心态要平衡
能做事,莫逞能,凡事量力行
大家都念科学经
我们未曾有一天忘记过是大工的学子
未曾停止盼望母校的繁荣
今天我们以耄耋之年来亲吻母校
真想倾述我们的心声
母校宜登高延企
敞开博大的心胸
让校园洒满思想解放的阳光
奔流着自由思考的空气
筑牢独立表达的工程
高举科学精神大旗
把学术氛围增浓
一个国家,教育是百业的活水和源头
母校宜稳健地发挥作用
到那时
科研与教学齐飞,成果共人才一色
大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是不可避免的,
哲人说过,新中国诞生是不可避免的
她是站在高山之巅遥望东方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
是躁动于母腹中的一个婴儿
我们可以说:大工必然成为东方高校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浩淼宇宙中的一颗新星
祝老同学永远像仙山穷阁住的不老翁!
2016年12月18日于湖北枣阳
材料61届校友孙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