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的婚姻是金婚,五十年的同学聚会,是金色的相聚。
五十年,我们走过了多少次沟沟坎坎,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有泪水,有欢笑;有失败,有辉煌;……而今,我们欢聚一堂,虽说岁月无情地为我们刻画了留痕,但美好的回忆,却恍如昨日,清新难忘。
五十年前,就是在这个生气勃勃、高端儒雅的大工校园,我们度过了人生最青春靓丽、最值得珍藏的岁月。是母校导师,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与汗水;是母校,教我求知,激我进取;是母校,为我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扬起了理想的风帆,插上了奋飞的翅膀。
如今,母校的学子用他们的奋斗为母校书写了不朽的辉煌!仅在我国专利法1985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当天,大连理工大学就向国家专利局递交了47项申请专利,成为大连市专利申请量第一的单位;在1985年12月26日国家专利局首批公布的26项获得全国发明专利权的项目中,就有大连理工大学狄元春老师的“PLA制彩色电视解码器”的非职务发明专利,这是大连市第一项发明专利;而大工学子、67届毕业生任力,则荣幸地做了大连市专利第一人,成为大连市专利事业的开拓者!
五十年前的今天,我们一同离开母校——当年的大连工学院、如今的大连理工大学,一起踏上工作的征途。回想那时我们相别的时刻,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尚还历历在目,分别的泪水似乎还留在衣襟。如今,我们虽然已不再风华正茂、书生意气,但我们的友情不但丝毫未减,却因岁月的沉积越发变得更加醇厚,更难得的是我们带来了丰盛的人生收获!
五十年来,我们当中有多少同学已成为科研的尖兵、工作的骨干、社会的精英,甚至有些同学以自己的才华和奋斗,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所在行业的排头兵。我们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的祖国填补了多项空白,不但为造船事业创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其他行业奏响了不朽的乐章。在设计院、在工厂、在教室、在各个岗位,到处都能看到我们大工67届毕业生努力工作的身影和他们辛勤挥就的辉煌。
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重新走入大工校园。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的母校雄风不减当年,我们的同学精神愈加勃发。花开花谢,秋去春来,我们不仅雄心未老,却因岁月的积累,使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收获,事业、家庭、学识、成就、……,我们都在自己无悔的人生路上,留下了值得骄傲的、坚实的脚印。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今天,我们67届老同学都年过70,早已退休,可我们还是念念不忘母校情!我们既不能忘却昨天的辉煌,更应该珍惜当下的夕阳红。为了我们的中国梦,为了见证我们母校的更多辉煌,让我们大工造船系67届的毕业生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健康快乐地向百岁进军,和母校一起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工造船系67届学子 任力
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