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机械系67届毕业生,我校兼职教授,现任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全国优秀企业家,1944年2月生,山东荣成人,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在接受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和平时期的英雄,时代的弄潮儿,当代中国的企业家们正在用他们的智慧,以深重的历史责任感,顺应着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时代迫切要求,领导着各自的企业奋勇搏击。
放眼神州,“太阳最红、长虹更新”几乎尽人皆知,“长虹”这个品牌也已誉满全国,蜚声海外。“长虹的今天离不开它的领路人倪润峰”,这是广大长虹人共同的心声。
辉煌的业绩
倪润峰从我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炮兵农场劳动。1970年1月到国营长虹机器厂工作,至1985年5月,历任设计所设计师、副所长、副厂长。
1985年5月,他走马上任当了长虹机器厂的厂长。他这一年仅41岁,是电子工业部最年轻的厂长。自那以后,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在他的领导下,以创“世界名牌”为战略目标,以“产业报国,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的经营理念,通过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科学管理、股份制改造、资本运营,每年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率平均在50%以上。长虹公司的电视机产量1997年比1984年增长89.1倍,销售收入1997年比1984年增长228.6倍,净资产1997年比1984年增长306.7倍,实现利税1997年比1984年增长368倍。14年来,长虹的发展令世人瞩目,已由单一的军工企业转变为军民结合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1995年、1996年长虹公司连续排名中国电子百强第一名。长虹公司是中国最大彩电生产基地,长虹彩电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彩电第一品牌,其市场占有率1996年已达27%。
目前,长虹已发展成为集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为一体的紧密超大型电子企业集团,拥有员工25000余人,拥有博士后、博士在内的各级专业技术人员3000余人,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已获得确认,具有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公司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40余条(其中彩电生产线30条),形成了单班年生产80部机载雷达,950万台彩电,300万台VCD,50万台空调器,8000万件电器整件,200万平方米印刷电路板,1000万只行输出变压器,300万只高频头的能力。长虹公司已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旗帜和象征。长虹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树立自己的更高目标——在21世纪初力争进入世界500强行列,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跨国企业集团。
勤奋的工作,卓有成效的业绩,使倪润峰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他主持的“应用直流力矩机、无刷直流力矩机——测速”、“发电机组快速扫探角跟踪系统研究”成果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撰写的论文《长虹全目标双馈控制法》等获四川省企业管理优秀成果二等奖,他先后被评为“四川十大英才”、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经营管理大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1996年成为香港《亚洲》周刊亚太区企业家成就奖中国大陆惟一的获得者。
全方位的企业经营策略
长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出一条路,除了一切从市场经济出发,按照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管理企业外,深谙《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之道的倪润峰独特的市场竞争策略、新颖的经营哲学以及长远的战略为公司迅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1.“独生子女政策”。他在主导产品开发上,学习借鉴国外许多著名大公司的发展经验,结合本公司实际,在80年代中期以来,“任尔东西南北风,咬住青山不放松”,集中有限资金,围绕彩电上规模。采取填取补平,梯度推进的技改方式,从前端到终端,又从终端到前端,轮番推进,滚动发展。对此,他曾给公司员工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家庭在财力、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无力同时供养三个孩子上大学。可以先供老大上大学,读完博士学位,再让老大挣钱帮助老二上大学,攻博士学位。老大、老二挣钱了,再供老三上大学、攻博士学位。这个家庭不就兴旺了吗?”为此,长虹没有急急忙忙改善职工福利,产品没有盲目上门类“多元化”,当时资金投向没有在沿海地区“开窗口”,也没去外国办企业;而是在彩电的技术、设备和生产能力、人才引进上加大投入。正是这一“独生子女政策”,才使长虹以守为攻,专心致志。“先攥紧拳头再伸开五指”、“看准一个点,就先铸起一座金山”。千锤百炼,狠抓质量,创出今天的名牌产品。
2.“航空母舰理论”。他认为:“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永不沉没,就要使企业成为能够全方位出击的航空母舰”。规模生产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增添了长虹在市场经济海洋中搏击风浪的能力。正是这种思想,使长虹能抓住彩电这个拳头产品,全力以赴上规模。竞争、兼并,企业的“雪球”越滚越大,彩电年产量登上一个个新台阶:1986年19.6万台,1992年100.8万台,1994年195.8万台,1995年306万台,1996年480万台,1997年668万台,1998年938万台,在国内同行中连续多年遥遥领先。
3.“建立巩固根据地的销售战略”。长虹公司地处内陆腹地,交通不便。他吸取历史上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的经验教训,产品并没有一开始就急于进入沿海和中心大城市或出口海外,搞成吉思汗式的远征,而是采取“立足四川,占领西南,挺进全国,走向世界”的步步为营的总体营销战略。注重根据地建设,把产品的销售重点首先放在广大农村和中小城镇,开拓一片,巩固一片,最后在产品上不断推出高档次品种,进占大城市市场。如今,长虹已建成了强大的销售网络,4000多个营销网点遍布全国,高效精干的销售人员源源不断地将长虹新晶带给众多商家,送到千家万户。
4.进攻型的市场扩张特点。他清醒地认识到,市场占有率是衡量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地位的重要标志,企业要想获取稳定而持久的收益,最重要的是把追求市场占有率放在第一位。因此,长虹的经营管理这篇大文章就是围绕着塑造长虹名牌,巩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来做的。
在市场疲软的形势下,倪润峰认为,只有疲软的商品,没有疲软的市场,关键在于如何主动创造时势启动市场。在这一独到思想的指导下,长虹公司的新品开发,投放市场速度始终在竞争中抢先一步。在市场极度疲软时,率先推出一系列新晶,投入市场即被抢购一空。
1995年底,公司推出中国首台超大屏幕彩电——长虹C3418PN,在国内同行业中独领风骚。而1998年初推出的又一新品“长虹红双喜”系列彩电,不但技术起点高,内含多项专利技术;同时,以象征喜庆、吉祥的“长虹红双喜”命名,赋予了其独特的文化与情感内涵。“长虹红双喜”彩电一上市,就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市场新宠。而由此带来可观的市场效益,更引来同行业竞相跟风、模仿,掀起喜庆、祝福系列彩电的热潮。
经过公司长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长虹彩电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节节上升,从1985年的不到6%上升到1998年的35%,已越过国际公认的市场垄断线,稳居彩电销量第一的宝座。
5.注重长虹品牌的完美形象。长虹公司注重搞好企业形象塑造,热心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展现现代化大企业风范。特别是1994年出资1000万元设立高校教育基金的壮举,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长虹效应”。而1998年,面对长江流域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长虹公司又毅然捐资1000万元,表达了对受灾地区人民的一片爱心,同时也在社会上掀起强烈反响,给公众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敢为天下先”的可贵探索精神
“永争第一”,是倪润峰的目标,也是他精神力量的兴奋源。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得最好,是他一贯坚持的原则。他说:“不敢争第一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他认为:“时间就是金钱,抢先一步永远是企业致胜的重要法则。长虹的成功是抓住了历史馈赠的机遇”。“信息灵、决策准、行动快”是他经营决策上的鲜明的特点,从而使自己的每次“惊险的一跳”都符合共和国发展的逻辑,从而穿越扑朔迷离的商海风云,抵达胜利的彼岸。例如,他上任之初就顶住重重压力,一举建成当时冠盖全国的彩电大楼;1988年、1989年率先挣脱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产品价格,第一个在国内批量推出新型平面直角立式彩电;第一个达到彩电年产量百万台,在复关舆论四起的1992年底对第二年火爆的市场行情作出正确预测,加大马力生产,抢了一个漂亮的时间差……人们在事后津津乐道于他的一次次神来之笔,却不知做出这每一次重大决策他都冒了怎样的风险,表现了何等无畏的勇气。拿他的话说:“企业家就是抓机遇的,抓住一次机遇,企业就前进一步;丧失一次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很难站住脚跟”。
机遇并不特别垂青倪润峰,成功只属于无畏的探索者。
他心中的新世纪蓝图
长虹的未来,在倪润峰心中已经有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他在确立创世界名牌的战略目标时,自始自终体现出高起点、大规模、高效益、追求卓越的精神。他公开宣告:“长虹不仅要赚今天的钱,还要赚明天的钱,赚外国的钱,要创立世界上叫得响的牌子!”
为此,他已做好创世界名牌的总体战略部署,具体将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00年,集团主要产销规模、技术质量水平达到名牌企业标准,不仅在国内同行业中继续保持较大的领先优势,而且成为国际上有很强竞争力的电器产品制造商,人才、资本、市场等资源的国际化初具规模。
第二步:2005—2010年,实现超过1000亿元的年营业收入,跨人世界500强行列。企业人才、资本、市场等资源实现全面国际化,成为国际经济舞台的资金和技术密集企业,长虹品牌成为国际市场有很高含金量的知名品牌。
第三步:在此基础上,再用10—20年时间,长虹成为世界500强中名列前茅的优秀企业,不断在全球推出影响人类经济文化生活的最新技术和产品,成为世界范围内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积极回报社会大众的企业典范。
如今的倪润峰可谓功成名就,加在他头上的荣誉令人眩目。有人说:“倪润峰和他领导下的长虹公司用双手铸就了一座光耀民族的电子工业丰碑”。然而,在长虹公司,倪润峰却逢人必谈长虹的危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他说:“长虹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进则垮”。
他又说:“现在还不是为长虹树碑立传的时候,且让历史见证长虹的明天!”
“拥有红太阳,明天更辉煌”!我们期待着倪润峰和他领导下的长虹公司在未来更放异彩!
编者按:1994年10月,倪润峰同志回母校洽谈在科技工作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事宜,并出席母校兼职教授的聘请仪式。期间,编者曾写就一篇题为《兼职教授第一课——长虹机器厂厂长倪润峰的讲演和答问小记》的通讯,发表在10月30日出版的校报上。通讯全文如下:
“感谢母校的培养,感谢母校在我离校后对我的关心和鞭策!兼职教授,我受之有愧。这是个勉励,勉励我和职工一道进一步办好长虹,勉励我为母校多做贡献!”
长虹厂最近被世界银行组织考察结论赞为“远东明星”。厂长倪润峰同志在聘任仪式上讲演的这几句开场白,颇带感情色彩,激起了挤满六角楼阶梯教室的300多名大学生、研究生的阵阵掌声。两代大工学子,你问我答,心心相印,欢声笑语不断,充分展现出了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共同心愿。
“每门课程都有用,不可偏废;搞理工的要学点管理,学管理的也要懂点理工”
在介绍了长虹的发展和喜人的现状,用他的话来说,是为本厂“打了一个广告”以后,倪润峰同志特别强调了上述看法。
他说,我们在校时,有的同学觉得搞机械的学“普通化学”没用,到工厂我就用上了。1989年进行治理整顿,发现仓库里积压的元器件不少,有些都生锈了。普化知识告诉我,用稀盐酸清洗一下是可以再用的。但pH值是多少,浸泡多少时间,就得请教化学。
他说,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工程师的要求更高了。你不能只管设计产品,而且要了解市场需求,懂得消费者的心理,研究怎样降低成本,简化工艺,甚至要考虑新产品上市时怎样做广告。我厂的广告词,先是“天上彩虹,人间长虹”,最近改为“太阳最红,长虹更新”,都是群众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
“我赞成人才流动,这与‘干一行,爱一行’并不矛盾”
倪厂长热情洋溢的讲演燎起了在座年轻人心头的热火,学管理的、学机械的、学土木的纷纷表示了关注长虹的意向,并询问工厂的用人之道。
他答:过去搞计划经济,人才归部门所有;现在,我们主张人才流动。“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是需要,否则你不可能干出成绩,但也不一定非要你永远在一个地方扎根不可。我们热烈欢迎大学生、研究生到绵阳来。那里和沿海大城市相比尚有不足之处;但所有研究生一来,就可分到不小于80平方米的住房,工资待遇也不低,厂里还为每户职工安了程控电话。过些时候,你如觉得别的地方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你能对国家做出更多贡献,我们保证欢送。因为,你在我厂勤奋工作了五年、六年,这就是对四化建设的支持!
有些同学对倪厂长个人很感兴趣,
在答问时他仅简单地说了两点
“见贤思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些同学在提问时表示,对厂长个人的经历很感兴趣,希详细介绍。
倪润峰同志很谦虚,只简单说了两点体会: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胜不骄,败不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二、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记者从侧面了解的一些情况也许可做注释。1985年上任伊始,为给冠盖全国的十层彩电大楼筹措资金,他带领一班人跑成都,上北京,马不停蹄,耗时3个月,终于感动了政府部门、银行、兄弟厂家和用户,不仅2000多万元经费有了着落,他本人也向社会、向有关干部学得厂长必须具备的财会知识。在建楼过程中,他和职工一起出大力,流大汗。有些同志累病了,累哭了。这位血气方刚的硬汉子噙着泪水宣布:“累病了,送医院,好好疗养;累哭了,说明缺乏锻炼,擦干眼泪自们继续干!……”作为企业家,倪润峰还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开拓创新的胆识。1989年,他从报纸上看到中苏外长在新疆会晤的报道,预感到两国边贸即将趋热,立即布置销售处长“抢先一步,在东北边境开大长虹的橱窗”,不久他们的产品就源源打人了独联体的市场。近年决策,在上海发行股票,其信誉与分红值之高,使精明的当地股民不得不“服贴”。
一个多小时的讲演结束了。在人群中,记者听到一位大学生在发表评论:
“兼职教授的头一堂课上得真棒!”